原创 王益均 方志四川
欢迎关注“方志四川”!本文载《巴蜀史志》2020年第5期“四川历史名人”专刊
雄才陈子昂
王益均
陈子昂(661—702年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)人,杰出诗人、著名文学家和诗歌理论家。24岁中进士,先后任麟台正字和右拾遗。他天资聪颖,英杰过人,一生两次殿试,两谏滥刑(《谏刑书》《谏用刑书》),两次从军,两次入狱,被女皇武则天两次召见论政(问何道可以调元气,问事八条),受女皇两次嘉奖(一次敕他“地籍英灵,文称暐晔”8个字,一次赐他书札纸笔);一生树立了三大丰碑(“一书”“一序”“一歌”),即闻名遐迩的《谏灵驾入京书》《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》《登幽州台歌》;一生建立了五大功绩:即诗改、安人、倡廉、兴学、任贤。他一生抱负在政治,却成功在文学。在文学上他是一位拨乱反正的勇士,在政治上更是一位匡乱反正的英雄。陈子昂高风峻节、文华冠世,道可以济天下,才可以致吕尚。他是古文运动的奠基人、诗歌改革的先驱,遂独树一帜,为李杜开先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闪烁的明星。他以睿敏的眼光,洞察初唐社会,提出许多切合时宜的治国理论,是治国之干臣、济世之忠臣、诗坛之奇才、大唐之雄才。他辉煌而惨淡的一生,忠诚与功勋齐辉,冷遇共厄运同随,最终演绎出一场明君与贤臣未能成功契合的历史悲剧,博得古今无数仁人志士悠悠叹息、深深怀念。
一、陈子昂厥功至伟 尽忠义彪炳千秋
(一)陈子昂践行诗改,雄踞高蹈
陈子昂是诗歌改革的高蹈者、古文运动的引路人。他在《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》里讲到:“文章道弊五百年矣。汉魏风骨,晋宋莫传……彩丽竞繁,而兴寄都绝。”陈子昂强调魏晋建安的风骨就是要讲“风骨”和“兴寄”,做到“骨气端翔、音情顿挫、光英朗练,有金石声”。他要求诗歌要有建安风骨、魏晋风度,做到情感充沛而真挚、语言顿挫而强劲、格调爽朗而刚毅,从而慷慨激昂、雄浑苍劲。即达到进步思想内容与优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,从而开创了唐诗健康发展的道路。《修竹篇》那坚贞的节操、昂扬的志气、珠玑闪烁的言辞、绚丽缤纷的色彩、出神入化的构思,浑然一体,一气呵成,是“兴寄”“风骨”的光辉典范,是神韵超迈的不朽诗篇。修竹,缤纷朗丽的色彩,洁净无暇的品格,既展示了诗人的锐意进取和潜心修为,又突显修竹高雅的情操和张乐天庭的锦绣前程。《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》就是陈子昂诗歌改革理论的纲领,是扫荡六朝柔靡文风的檄文,是文坛改革创新的时代宣言,从此吹响了唐诗革新的号角。他微言大义、力挽狂澜,揭时弊之强音,开新诗之先河,掀开了唐诗蓬勃发展的新篇章,从而使他成功摘取“有才继骚雅”“名与日月悬”光耀千秋的文学桂冠,也造就了李杜元白等灿若繁星的伟大诗人。(二)陈子昂力挺“安人”,利国恤民
陈子昂是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。他提出“天地之道,莫大乎阴阳,万物之灵,莫大乎黔首,王政之贵,莫大乎安人。故安人则阴阳和,阴阳和则天地平,天地平则元气正”。从“安人”出发,他要求统治者崇德慎刑,抚万民,安天下。他坚持“民为国本,本固国宁”的核心理念,对先朝的典章制度,不能墨守成规,“先治,要顺势而为;礼仪,要因时而定;忠孝,要以国为计;治国,要务必安民。”民是载舟之水,民是宗庙之基,民是朝廷之本,民是社稷之根;国无民,国将荡然无存,切不可因循曾闵孝顺之小节,而忘国家生死存亡之大计也。这表明陈子昂有忧国忧民、关心国家政治、同情民生疾苦的高尚情心存“济苍生,安社稷”的宏伟抱负,武则天曾多次召见他论证,他掏肺腑侃侃而谈,无不是从“安人”的核心理念出发,字字是珠玑,句句皆良言,条条系国策,款款恤民安。陈子昂冒死稽首,诣阙献书,力“安人”;他劝诫武则天,居安思危,励精图治,体恤民苦。这一切皆源于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、对人民的无比同情。他的“安人”思想,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,是巩固国家政权的根本大计;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,是人们性命攸关的头等大事。这充分体现了陈子昂有战略家的眼光,具有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胆略。他的治国策论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(三)陈子昂劝谏兴学、倡廉、任贤,名垂青史
唐则天后垂拱元年(685),陈子昂给朝廷上书:“国家太学之废,积以岁月久矣。”建议陛下诏天下胄子,使归太学而习业乎。推而广之,在全国大兴办学之风,鼓励回乡养老官员,名贤大儒办学任教,努力提高教学质量,为朝廷培养大批优秀人才。武则天采纳他的意见,随即颁布命令号召朝廷和地方努力办学,把培养人才放在重要位置。与此同时,朝廷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、选拔、任用、罢免等一套完整体系,进一步完善至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,彻底废除封建门阀陋习,打破士族垄断,提拔社会才俊,“使得明君以尽其才”。武则天为中小地主阶级参政开辟了道路,首创殿试和武举,在全国招收大批文臣武将,像狄仁杰、郭元振、娄师德、魏元忠等名臣良相不断涌现,为唐王朝的兴盛发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用人方面,陈子昂主张选廉任贤,做到贤能并重。他提出:“天下之政,非贤不理,天下之业,非贤不成。”圣必藉贤以礼,国必待贤以昌。“愿陛下,务在任贤,贤人既任须信,既信须终,既终须赏,天下之贤云集矣。”他指出:“劳臣不赏,不可劝功,死士不赏,不可劝勇。”“凡贤人君子,未尝不思效用。”希望陛下选廉任贤,任贤无疑,求士不倦。陈子昂践行“从官重公慎,立身贵廉明”,他躬身自廉,倡廉肃贪。他特别强调,州县两级长官和朝廷派出的特使必须严格选拔、慎重派遣。只有官场风清气正,百姓才能安居乐业。州县长官是亲民之官,如用人不当,必然祸国殃民。“一州得贤明刺史,以至公循良为政者,则千万家赖其福;若得贪暴刺史,以徇私苛虐为政者,则千万家受其祸矣。”欲安天下百姓,则选清廉牧宰。牧宰关系“政化之首,国之兴衰”,是上达朝廷、下接地方的中继官员,是国家稳定的定海针和压舱石,坚决防范“上以希人主之旨,下以图荣身之利”的奸侫之徒。
武则天时期,朝廷多次派遣使臣巡察天下,陈子昂批评指出:“苟以出使为名,不求任使之实。故使愈出,而天下愈弊。使弥多,而天下弥不宁。”则“朋党者进,贞直者退,使之天下百姓,修饰道路,送往迎来”“奸吏徇利既多,则不能无滥,滥及良善,则淫刑逞矣!”陈子昂强调:“欲正其末者,必先端其本,清其流者,必先洁其源。”建议“陛下与宰相更妙选朝廷百官,使有威重名节为众人所推者。陛下因大朝见,亲御正殿,集百寮公卿……遂授以旌节而发遣之。先自京师而访豺狼,然后,揽辔登车以清天下”。这样,从源头上杜绝贪腐,为天下百姓营造一个安谧祥和的社会环境,“伏愿陛下与宰相深知妙选,以救正此弊,使天下之人稍得以安”。
二、忠肝义胆匡社稷 呕心沥血济苍生
(一)陈子昂生逢乱世之中,心系天下黎民之苦
唐则天后永昌元年(689)九月,武则天改东都(洛阳)为神都,并将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,引起唐王宗室和众多大臣的强烈不满,从而激起徐敬业等人扬州起兵,朝廷调集30万大兵围剿,战争平息后,武则天别出心裁地盛开告密之门。一时间,人人自卫,朝不保夕,冤狱泛滥,鹰犬横行,告密之风席卷全国。此时的陈子昂被诬告入监,他亲身体验了捕风捉影、冤狱泛滥、鹰犬横行的残酷现实,怀着“赴汤镬(huò)而不回,至诛夷而不悔”的无畏精神,于垂拱二年(686)和永昌元年(689)两次谏言,分别向朝廷呈献《谏刑书》和《谏用刑书》。他热切希望女皇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能改弦易辙,而“敬承天意,以泽恤人”。“在怀侫不谏,罪莫大焉”“忠臣事君,有死无二”和“杀身之害小,存国之利大”思想的鼓舞下,为实现穷则独善其身、达则兼治天下的宏伟抱负,他论列时弊,危言正色,慷慨直陈,表现出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。陈子昂不顾个人安危,挺身而出,充分说明他忠肝义胆匡社稷、呕心沥血济苍生。正是: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!这种赤胆忠心、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,是他心灵深处所蕴含的高尚人格的真实反映,闪射出无比纯洁而崇高的烂漫光华!
(二)陈子昂与武氏集团道不同不相为谋
唐高宗病逝后,万国震惊,天悲地恸;朝堂上下,衮衮诸公,敛声屏气;高禄显位,济济一堂,面面相觑。敢为国运民生吐真言者,唯独子昂一人而已。新科进士陈子昂,卓尔不群,向朝廷呈上《谏灵驾入京书》,武则天视其见地独特、文采洋溢、人才难得,特地在洛阳宫金华殿当着文武大臣面召见他。他不负众望,当庭侃侃而谈:灵驾西京,路途遥远,兴师动众,劳民伤财,更兼秦地,连年干旱,国无储备,家鲜结余,民生凋敝,遍地饥民。千骑万乘,长驱大驾,惊天动地,沿途惊扰。民何以静?灵何以安?灵驾西京,是弃太山之安,履焦原之险,忘神器之大宝,徇曾闵之小节。是违心作态,恐百姓心寒。洛阳古都,得天独厚,西北据险,东南富庶,坐享华夏之福。群峰环抱,层峦耸翠,绝壁凌空,天然屏障,可御虎狼之师。天朝京都,定鼎洛阳。天地交会,祥瑞宝地,山河形胜,虎踞龙盘,物华天宝,地灵人杰,苍天眷顾,帝王基业。独揽天下胜地,可创千载宏业。灵幸洛阳,顺天应人,至善至美,功德无量。天后托苍生之望,承宗庙之重,天下生灵,喁喁(yóng)如也。他特别强调指出:先帝奉安洛阳,以便护佑基业,随时荫护子孙,确保天朝永固。舍近求远,长途跋涉,京城空幻,首尾难顾,须防不测之虞。就近入土为安,实为利国利民、顺天恤民、尊祖爱民之上策也!明君圣主在世,都以天下为任,无不四海为家。纵然崩后,仍然守节。尧帝屈尊里隅,舜帝奉安苍梧,禹帝长眠会稽。三帝率先垂范,贵在随遇而安,应天恤人,薪火相传。死而后已,苍生为念。正是“圣人不利己,忧济在元元”。陈子昂滔滔不绝、侃侃陈辞,情之切切、言之凿凿,大义凛然、力排众议。陈子昂高瞻远瞩,忧国恤民,满腹华章,一腔豪情,他把才干、胆识、气度、睿智发挥到极致,当场博得大家喝彩。武则天当庭封他“麟台正字”,后又敕他“地籍英灵,文称暐晔”8个字,真是殊荣难得。《谏灵驾入京书》是陈子昂出道之初发出的震撼人心的最强音,他的讲述义正辞严、石破天惊,为最高统治者提出了一条惊世骇俗的治国方略。众人无不震撼,女皇高度赞赏,使他成为举世瞩目的耀眼明星。
(三)陈子昂一书救万
武则天登基当皇帝初期,武氏弟兄跃跃欲试,一心想往上爬。一是想武则天对朝廷重新洗牌,二是提出带兵攻打四川雅州羌民,扩大其政治势力。陈子昂识破他们的政治阴谋,给朝廷呈上《谏雅州讨生羌书》。陈子昂言道:“自国初以来,雅州羌民,未尝一日作乱。如无罪受戮,其怨必甚,怨甚必反,反则蜀乱,乱则祸国殃民,祸殃国破家亡。徒杀无辜之众,必伤陛下之仁。自古国破家亡,无不是穷兵黩武。”天下顺治在民富,天下和静在民乐。“川蜀务在养,不在杀,若诛无罪之戎,必遗全蜀之患,水浊则鱼喁,令苛则民乱!望陛下计大而不计小,务德而不务刑,图其安则思其危,谋其利则虑其害。”武则天采纳陈子昂意见,对雅州羌民养而不杀、辅而不剿,让其休养生息,臣服朝廷。继后,朝廷施以怀柔,根治雅州,羌民万人集体上书,无不感激涕零。陈子昂的一本奏章,换来边疆的和平与安宁,直击武氏弟兄贪夷狄之利的命门,但也加剧他们之间的矛盾。射洪市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风骨梯节点五——出征边塞
再说武则天对陈子昂是又爱又厌,正想杀鸡儆猴。爱的是陈子昂文学才华、政治才干,厌的是他言多且直、指陈时弊。陈子昂成也女皇,毁也女皇。他坦诚直率,言天下之不敢言,具有忠臣直士之特质。他慷慨任侠,磊落使才,锋芒毕露,必然犯忌。古人云“贵人有过端,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,如此者身危”。换言之,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,改写了他的人生命运,这就决定了陈子昂抱负在政治而成就在文学的必然结果。
三、魂销长啸幽州台,悲怆一曲成浩叹
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(696)冬,契丹首领孙万荣带兵攻占河北的翼州、瀛州,屠杀百姓数千人,河北震荡,洛阳震惊,女皇速命武攸宜为主将、陈子昂为幕府参谋,命曾经收复安西四镇的名将王孝杰为前锋。由于王孝杰轻敌麻痹、孤军深入、暗中埋伏而惨死,17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。将士怯战,军中震恐。此时的陈子昂以万分悲痛的心情,满怀对殉国将士的哀怜,决心为国雪耻。他随即潜入敌后侦察,发现契丹军需全部集结营州,守护全是老弱病残,后方空虚。于是主动请缨带一万人马,组成敢死队,趁黑夜突袭,一火而焚之。釜底抽薪,贼军可破也。狗肚鸡肠而又刚愎自用的武攸宜,不顾民族大义、社稷安危,怕陈子昂献奇计邀功请赏,将其贬为军曹。陈子昂捐躯赴国难,岂是为封官;英姿勃发去,笑慰裹尸还。他报国无门,献身无路,“纵横未得意”,“负剑空叹息”!回顾辉煌而惨淡的一生,忠诚与功勋齐辉,冷遇共厄运同随。悻悻登上幽州台,苦闷彷徨又茫然。他抚今追昔,兴尽悲来,昭王今安在?草笼黄金台。猎猎风云变,英雄泪满腮。他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号:为什么义士枉负剑?为什么功臣泪涟涟?为什么报国志难展?为什么英雄白赴难?视野茫茫,徒唤苍天,他声情激越,悲怆感叹。仰望茫茫天宇,脚踏莽莽雪原,高声吟哦,直抒心田“: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”
大地苍茫,回荡郁勃之声,思绪万缕,恰是江河奔流。那冲腾而出的悲壮咏叹,是愤懑情怀之杰作,是极度失意之名篇,是流传千古之绝唱,是震天动地之浩叹。那宏壮之声、悲怆之叹,响彻文坛。那雄浑凄凉的慷慨悲歌,风骨峥嵘,荡气回肠,凝成动人心魄的穿透力和震撼力,从而激荡起深情的共鸣,迸发出无穷的遐思。令人悲郁绵绵,扼腕叹息,感慨万端,唏嘘不已!
拳拳赤子心,昭昭耀人寰,忠耿扶社稷,痴心盼圣贤。他献良策,答君疑,举方略,解民难,讨西夏,伐契丹,捣虎穴,闯龙潭,安邦济世,披肝沥胆,尽忠竭智,战功屡建。呜呼!壮志难酬,抱恨终天。“悲风为我起,激烈伤雄才”“终古立忠义”“名与日月悬”。武则天长安二年(702)一代雄才,海内文宗的陈子昂,在家乡射洪,被县令段简害死狱中,年仅42岁。
独谏灵驾东京葬,风流驰聘翰墨场;魂销长啸幽州台,悲怆一曲断人肠;涪江呜咽涌波浪,峨眉垂泪悼忠良;千摧百折英气在,万镒黄金铸子昂。
来源: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原载《巴蜀史志》2020年第5期“四川历史名人”专刊
作者:王益均(四川省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退休干部)
方志四川部分图片、音视频来自互联网,仅为传播更多信息。文章所含图片、音视频37000.com威尼斯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。
原标题:《【四川历史名人】雄才陈子昂 ‖ 王益均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