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某品牌冰淇淋因中外版本用料不同,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。
那么,用奶粉的冰淇淋真得是“低档”货吗?另外,骆驼奶更接近母乳?“增高针”可以帮助孩子长高?“防闷神器”可以缓解口罩闷热感?
这些疑问,8月“科学”流言榜为您释疑。
每月“科学”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、北京市委网信办、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,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、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,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记者与编辑专业委员会、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、上海科技传播协会、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支持。
流言:某品牌冰淇淋中外版本用料不同,在国内使用“低档”的奶粉,而非“高档”的牛奶,不仅降低了标准,还抬高了价格。
真相:不管冰淇淋生产商用浓缩奶、奶粉还是牛奶,最后都是要调节冰淇淋里面的蛋白质含量,实际生产的时候多个成分常常一起用,并没有什么“高档”和“低档”之分。
无论国内还是国外,冰淇淋里最主要的功能成分都是脂肪、蛋白质、糖,三种成分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。冰淇淋蛋白质的来源以乳蛋白为主,但无论用牛奶还是奶粉,最终呈现在产品里的蛋白质作用是一样的。
在冰淇淋行业,中国企业用奶粉的比较多见,欧美国家用得最多的则是“浓缩奶”,其实这也不是“牛奶”。简单来说,浓缩奶是介于牛奶和奶粉之间的,水分没有完全去掉的牛奶。
冰淇淋厂家选择奶粉或浓缩奶主要是看市场供应的情况,这不是地域歧视,而是因地制宜。比如在奶源丰富的欧洲、北美、澳洲,冰淇淋厂更倾向于采购浓缩奶。而在奶源相对不足的地方,比如中国,则大多厂家都选择用奶粉。
其实无论是奶粉还是浓缩奶,在食品工业都属于“标准化”产品,不同批次间的差异比较小,基本不受季节的影响,且保质期比生牛乳长,储运方便,更利于产品品质的稳定。
流言:被誉为“沙漠白金”的骆驼奶,成分最接近母乳,比起牛奶更适合喂养新生儿。
真相:新生儿最好的食物是母乳。母乳中不仅含有婴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,而且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都在婴儿所需的合理范围内。母乳中的蛋白质、脂肪和乳糖的含量通常分别是1%、4%和7%,而三者在牛奶中的含量约为3%、4%和5%。与母乳相比,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、乳糖含量过低,而骆驼奶的糖含量比牛奶还低,蛋白质又比牛奶还高。即使不考虑微量营养成分,仅是主要营养物质的组成,骆驼奶就已经跟母乳相差甚远。
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实现母乳喂养,婴儿配方奶是唯一被认可的选项。不管是基于牛奶、羊奶还是大豆蛋白,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营养成分都经过调整,尽可能地“模拟母乳”,从而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。
流言:燃油车在大暴雨中被水浸泡后常常就报废了。电动汽车防水性好,不怕泡水,甚至可以当“陆地潜艇”使用。
真相:理论上来说,电动汽车的涉水能力比燃油车要强。电动汽车因其产品特性,通常在“三电系统”(指电池、电机、电控,这些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)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密封性,被浸水的概率小。但是,暴雨时的环境并不可控,洪水的成分也比较复杂,或还具有大量泥沙等,比实验室的情况复杂得多。
正常情况下电动车泡水不会有漏电情况发生,如短时间内轻度泡水,经过及时修理后依旧可以正常使用。但是长时间深度泡水后,电动汽车也照样会报废。暴雨可能会使装配在电动汽车底部的电池剐蹭浸水,造成短路、漏电,从而引发危险。如果电池底部在位移过程中被撞击导致破损,电池包内部进入水汽,也将对电池性能产生较大影响,雨水中的杂质可能会在电池内部导电,导致电芯间短路、电池温度迅速升高,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发生爆炸。
如果电池进水后没有及时拆解,也可能对电芯造成腐蚀,然后导致自燃。而车辆控制系统内部进水后如果水汽未能排净,集成电路板也将逐渐被水汽腐蚀,从而对汽车整体性能造成影响。
另一方面,电动汽车的低压系统线束及线缆接头的防水级别相对较低。也就是说,即便三电系统具备防水防尘功能,但电路线束及线缆接头出现问题,也一样会使电动汽车浸水后面临较大安全隐患。
不管燃油车还是电动车,除了观察最核心的动力系统有没有被水淹,还需要注意其他一系列问题,比如内部零件在浸泡后受到损伤,裸露的金属钣金件发霉锈蚀、电子设备(音响系统、传感器、线路)被水泡过后不及时维修引发的其他问题等。
流言:如果担心孩子的身高不够,可以到医院打“增高针”解决问题。
真相:“增高针”就是生长激素,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,有明确的使用范围。患者能否能打生长激素,有一套严格的要求和体检指标,比如年龄、骨龄、激素水平等,并不是想打就可以打的。
注射生长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很多,有些孩子在注射后,甲状腺功能会出现暂时性减低的情况,会有疲劳、乏力、虚胖等症状;有些孩子在注射后会出现血糖高的问题,需要定期监测,避免发生糖尿病的风险;还有的孩子注射后会引起内分泌紊乱、股骨头滑脱、脊柱侧弯等。
所以,通过滥用生长激素的方式“拔苗助长”,孩子们的健康反而很可能会受到损害。
流言:天气热时戴口罩会感到非常憋闷,“防闷神器”支架可以将平面口罩支撑起来,增加口罩与口鼻的距离,从而减少闷热感。
真相: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防线,在口罩里加一个支架,会影响到口罩的密合性,令防护效果大打折扣。
规范化佩戴口罩时,需要双手把口罩捂住,用双食指进行鼻夹塑形,贴合脸颊。支撑架一般是由塑胶制成的,形状统一,难以符合每个人的脸型,又容易发生移位。“防闷神器”中央的支撑幅度过大,容易导致口罩两侧缘出现缝隙,影响口罩的气密度,削弱其防护性。
此外,过大的呼吸区,也会令呼出的水汽难以蒸发,湿热的气体积聚,只会让人感觉更加闷热。
医护人员在高风险区域使用的n95等口罩,虽然也有支撑结构,但这是在确保没有漏气的情况进行的支撑,原理上是不一样的。
流言:疫苗根本没有消灭天花、控制脊髓灰质炎与麻疹,疫苗本身是一场骗局。
真相:疫苗在消灭天花、控制脊髓灰质炎与麻疹传播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以大规模疫苗接种等手段控制传染病的过程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以疫苗接种后一些传染病并未消失为由,来制造“疫苗无效”的谣言,往往故意忽略很多细节,甚至自相矛盾。
比如,有文章宣称“英国1853年开始强制接种天花疫苗,但1870年仍然暴发天花疫情”来指控疫苗无效。实际上,自1853年开始强制接种天花疫苗后,英国天花疫情的致死率大幅下降,1870年的疫情源于法国的天花暴发,并不能说明疫苗无效。
另外,世界卫生组织从1988年起与世界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合作,开展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全球计划。正是得益于这一国际合作,脊髓灰质炎的全球病例从1988年的35万例降到了2018年的33例。可以说,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数据证明。
至于麻疹,2000年至2011年,全球每年死于麻疹的人数从54.2万下降到15.8万,下降了71%,这也得益于全球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的进展。
流言:新冠拉姆达突变株是超越德尔塔突变株的“新毒王”,疫苗没用了。
真相:确实要警惕不断出现的突变株,但也不必理会一部分人拿突变株进行“恐吓营销”。从血清中和实验来看,最近一些研究确实显示拉姆达有一定的免疫逃逸,但在众多突变株中谈不上突出。根据现有研究,拉姆达也没有使疫苗失效。
6月14日,拉姆达突变株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“值得关注的突变”,即在遗传突变水平上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播力增强、免疫逃逸,并且突变株在公共卫生水平上展现出了潜在威胁。根据拉姆达突变株在南美的扩散,特别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为秘鲁的主要病毒株的情况,科学家认为拉姆达突变株是个传播能力更强的病毒株。
不过,在评估一个传播能力强的突变株的潜在影响时,还要考虑到目前各个主要突变株间的竞争与此消彼长。依据跟踪研究,拉姆达对其他突变株(特别是德尔塔突变株),并未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。对全球疫情而言,拉姆达的实际影响远不如德尔塔。
流言:草酸影响钙代谢,食用过量会导致骨密度降低,所以吃苦瓜会导致骨质疏松。
真相:过多的草酸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钙的吸收,但它只是导致骨质疏松的若干个因素之一。苦瓜含有一定量的草酸,确会影响部分钙吸收,如果肾功能不健全,过多的草酸还可能与钙结合形成肾结石。但苦瓜并不是唯一含有草酸的食物,甚至算不上所谓“草酸含量极高”的食物。
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是骨钙大量流失,导致骨密度明显下降。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,主要有:性别原因(女性风险高)、年纪大、家族遗传、钙摄入不足、过度节食等等。草酸的影响只能归结到钙摄入量那个因素。
流言: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,这种物质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,因此常喝浓茶会导致缺铁性贫血。
真相:单宁的确会妨碍铁的吸收,但从各国的实际人群调查来看,喝茶不会对人体吸收铁产生很大影响,也不会导致贫血。对于一般人来说,喝茶对铁的吸收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。
人们喝茶一般不会很多,从茶叶中能够溶解出来的单宁就更少了,对于铁吸收的影响其实很小。另外,日常的饮食是多种多样的,有很多食物都含有铁,只要多吃点富含铁的食物,就不用担心缺铁。有很多食物可以促进铁的吸收,比如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。
导致贫血的病因是错综复杂的,除了常见的缺铁性贫血之外,缺乏造血所需的其他营养同样会导致贫血,比如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c、叶酸、维生素b12等等。
春城晚报-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
实习编辑 董宇
校对 王利绚
编审 王云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37000.com威尼斯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